2018-05-25

運動科學 高強度間歇運動可以降低運動傷害?

文/凃俐雯 醫師

未卜先知運動傷害,倒底能不能辦得到嗎?所謂見微知著,未卜先知,預防運動傷害才是運動科學的最終極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找到運動傷害的蛛絲馬跡,未病先防才是關鍵。而運動傷害的“蛛絲馬跡”就是所謂的“危險因子”,危險因子除了生化血液數據與身體指標之外,不過抽血分析要花錢,身體檢查也必須具備一定的醫療知識,其實,不一定要這麼麻煩,因為,簡單地從訓練日誌裡,就可以找到非常多有用的指標了,因此,在這裡又不得不再提一次訓練日誌的重要性!

 

 

接下來,讓我們從這篇發表于2015年,關於31位瑞士的年輕精英定向越野選手的訓練日誌的分析研究(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nd training patterns in junior elite orienteering athletes),來看看倒底運動傷害的危險因子到底藏在哪裡?

在開始講這篇研究之前,必須先來羨慕一下外國的月亮總是比較圓,連訓練日誌都記錄的這麼好,可以拿來分析研究寫論文,所以啊,大家不要再發懶了,如果是個「選手」,訓練日誌拜託要認真寫,寫到有血有淚,有歡喜也有悲傷,實實在在的把訓練內容一件一件記下,老老實實的把身體對的感受一筆筆寫出,當然也要把身體的不適或者運動傷害也一併記錄起來,看過這篇文章之後,你將會知道這樣的訓練日誌有多麼地好用。

 

訓練日誌統計結果:

 

研究發現:

(一)受傷部位與形式的分析(如下表):

以受傷部位來說:大多數的傷害發生在下肢(93%),其中以膝關節的傷害最多,大約占33%。

以受傷的形式來說:大約72%屬於過度使用(overuse)導致的傷害,只有28%屬於急性外傷性傷害。

受傷出現的機率是每1000個小時的訓練,大約會出現2.18個運動傷害。

 

(二)關於危險因子的分析(如下表):

把所有的訓練相關的變因與運動傷害的發生,做一個相關性的分析,結果發現與運動傷害最相關的變因是:

  1. male gender

  2. low duration and high frequency of endurance running

  3. low frequency of HIIT

  4. high duration of complementary endurance training and regeneration

  5. high monotony in total duration

 

(三)性別比較:

男選手的訓練次數(training session)比女選手顯著較低(男6.89;女7.87),肌力訓練的頻率也顯著較低(男1.03,女1.40),此外男選手的訓練單調性(monotony)也比女選手顯著高(男3.44,女2.83),也就是說男選手的訓練很單調,訓練的次數跟時間都較少,就連肌力訓練也做的比較少。

 

(四)這篇研究統計結果是,選手平均訓練量是455min/wk,訓練頻率是7.38 session/wk,而以往的研究顯示比較不成功的選手通常訓練的時間都比較長(不成功474min/wk, 成功417min/wk),訓練頻率也比較多(不成功7.8 session/wk,成功6.52session/wk)。

 

討論:

1. 這篇研究中的瑞士定向越野運動員的跑步訓練中,有11%是屬於HIIT,其他時間則是low-to-moderate instensity endurance run。最近的研究發現菁英的徑賽、馬拉松選手或者定向越野選手,其訓練的課表中HIIT會占跑步訓練的20%,也就是說80%的訓練是低強度的(最大心率的62-82%),然後20%的訓練是高強度的(最大心率的82-92%),這樣的課表練出來的選手跑步成績是最好的。此外,在這篇研究中也發現,HIIT訓練的頻率或者比率提高的話,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會降低,再加上先前也有類似的研究發現,HIIT對於預防跑步運動傷害的確是一個保護因子,並且,高強度間歇訓練的頻率似乎與傷害發生的嚴重度成反比關係。綜合此篇研究與其他研究可以推論,瑞士的這些定向越野選手,如果可以把HIIT訓練的比率提高的話,那除了成績會更好之外,受傷的機率也會降低。

 

2. 運動傷害發生率(injury incidence rates)

以往關於跑步運動傷害發生率的研究已經非常多,一般研究是以每1000個小時的訓練為單位,有研究指出大約發生2.5-12.1次或者1.7-10.0的運動傷害,有一篇回顧性研究則歸納出發生率大約是2.5-38之間,然而,這篇研究中選手的受傷機率大約是2.18次傷害,這個機率比沒有經驗的跑者或者休閒跑者都還要低,也比馬拉松跑者低。這可能是因為定向越野的訓練當中,跑步只占了50%的時間,但是馬拉松跑者卻會花80-85%的時間在跑步上,所以,訓練的多樣性對於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3.耐力跑訓練的時間與頻率

 

太頻繁且短時間的耐力跑可能會導致運動傷害發生增加,以往的研究已經指出跑者如如果每週跑量太多也容易導致運動傷害,但是關於跑步訓練頻率的研究則結果不一,但大致上符合一個U型原則,那就是太多或者太少的訓練頻率都會提高傷害發生率。因此,耐力跑訓練的頻率似乎應該不要太高,但是時間可以拉長。

 

4.訓練的單調性

這篇研究發現訓練越單調,受傷機率越高,這與之前的研究發現是一致的。此外,因為男性的訓練課表比女性的單調性高,因此,關於傷害發生率的性別差異,或許可能與訓練的單調性有關係。

 

5.舊傷選手復出的特色

受傷過的選手復出訓練之後,訓練的次數會比沒受傷過的選手多,此外進行complementary endurance running and regeneration activity的時間與頻率也都會變多。

 

筆記:

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的可控制變因:

1. 增加HIIT =>HIIT占20%是優秀跑步選手訓練課表的共通點,大家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課表。

2. 降低訓練單調性 =>訓練必須有變化,不能一直很簡單,或者一直很難,要難易程度互相參雜比較不會受傷

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的不可控變因: 男性比較容易受傷 =>意思是說,既然是不可改變的因素,那所以,如果剛好是男性的話,那就必須得比女性更注意你的課表設計,包括HIIT

 

運動表現好的選手其訓練的時間和頻率都比運動表現差的選手還要“少”,也就是說,練的越多不會越成功,厲害的人並不是練得比較多的人,而是練得比較聰明的人,所以啊,苦練並不是通往成功的路!

 

參考資料: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nd training patterns in junior elite orienteering athletes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Volume 2015 (2015), Article ID 259531, 8 pages

TOP